不同文化的婚姻喜结连理 萌发多元的家庭| 《穿越海上丝绸之路》第四集&书券中奖名单公布
纪录片《穿越海上丝绸之路》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、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(集团)、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等联合制作。
11月14日开始,
“广韵”“粤味”浓厚的大型纪录片
《穿越海上丝绸之路》在中央四套开播了
第一集《寻路》是对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起航的追寻
第二集《家承》是探索“海丝文化”的传承
第三集《原乡》是介绍“海丝”茶叶贸易
纪录片的第四集,
《连枝》给我们带来了“海上丝绸之路”里,
中国人与外国人的结合,
产生了更多元的文化。
▼▼▼
《连枝》从跨国通婚的角度观察海上丝路族群之间的互动与融合,展示海上丝路与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精神,主要讲述东南亚峇峇娘惹婚姻的历史与现状,斯里兰卡茶商阿努拉及其北京太太、尼日利亚商人杰坤多及其广州太太、中国药物学家何伟及其美国太太的故事。
《原乡》的片花抢先看
▼▼▼
(注意在WiFi情况下观看哦)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i0345d0nnb5
在漫长的时间之河里,在海上丝路不断的迁徙中,与原住民通婚是应对外部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,也成为巩固海外贸易的一种人性化方式,并最终促进了各个种族之间的文化融合。
01
斯里兰卡茶商阿努拉和他的北京太太潘霞因中国武术而结缘,甚至抄着一口浓重的北京腔。在中国生活多年的他,可以流利地和中国人对话。作为茶商他经常往返于斯里兰卡与中国,根据自己对中国顾客的喝茶习惯,为他们挑选他们喜欢的茶叶。
阿努拉不仅喜欢学习当地文化,还习惯了中国的餐桌礼仪。
两人结伴而行十三年,每周末清晨夫妇都会带着两个孩子在公园练武术。
02
尼日利亚商人杰坤多及其广州太太因为贸易而结合。
杰坤多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婚姻,甚至需要很多耐心解决生活中的磕磕绊绊,他们建立了中尼婚姻论坛,常常有中尼家庭在这里讨论混合文化与生活琐事。
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家庭,杰坤多很注重孩子对自己的文化认同问题。黑黄混血的孩子有时会遇到学校其他孩子们的好奇和争议,但是校方知道了也会立刻处理。
在广州太太的帮助下,杰坤多更好地展开了在中国广州的金融贸易。
杰坤多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,常在教会服事,也带领自己的太太和三个小孩信主。
03
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何伟在毕业后到美国深造,取得博士学位后全力投入尖端药物的研发。
在美国期间,何伟克服了来着双方家里的阻力与美国太太黛比结婚。两人的混合婚姻生活也难免磕磕绊绊,但是何伟还是遵循中国孝道,常常带着美国太太和四个孩子到中国看家人。
在美国七年,何伟在美国太太的支持下不断地研发新药物,与外资的公司和院校合作,以此大大降低了成本,在全球制药行业开辟了一个中美药物合作上的先例。
何伟的美国太太常常沉醉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,就在尝学习捏陶泥的过程中,黛比更加理解中国禅语道的文化,也更加支持丈夫的工作。
峇峇娘惹
第四集《连枝》中除了介绍了这三对中外结合的夫妻外,还介绍了峇峇娘惹,它是对马六甲海峡的新娘的一种统称。
峇峇娘惹,又称为土生华人,是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(马六甲)、满者伯夷国(印度尼西亚)和室利佛逝国(新加坡)一带的明朝人后裔,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,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,称为baba nyonya,峇峇娘惹是翻译,在土生华人,在马六甲、槟城、新加坡都比较多。男性称为Baba “峇峇”,女性称为Nyonya“娘惹”。
婚姻作为一种生存策略
消弭了族群间的文化差异
又派生出新的文化
而文化和记忆的传承
不仅仅延伸了家族的兴旺
也为社会发展发掘了不绝的动力
所谓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
今晚23:00,第五集《薪传》开播,
让我们继续领略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族群交流与融合。
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题材影片、中央电视台重点影片,全片共分为八集,每集50分钟,包括《寻路》、《家承》、《原乡》、《连枝》、《薪传》、《问道》、《脉缕》、《轮回》8个篇章。重点反映我国海上丝路的厚重历史与辉煌成就,表现海上交通、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历史、地理、科技、移民文化等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,充分展现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各国互利合作、共赢发展的美好愿景。
▼▼▼
中央四套播出时间
亚洲版:11月14日-11月18日、11月21日-11月23日晚上23:00
欧洲版:11月15日-11月19日、11月22日-11月24日早上06:30
美洲版:11月25日-11月27日、11月30日-12月4日凌晨02:12
(以上均为北京时间)
编辑:拾肆
见习编辑:嘉音